
登陸考照熱 你考了嗎?
本文章發佈於 2010/7/12
台灣金融圈不只在等待登陸的「MOU門票」,更一窩蜂搶著考「中國金融證照」。登陸考照,有哪些陷阱與挑戰?
MOU效應在金融業延燒,台灣的金融業人才,也開始積極準備參與大陸市場。最明顯的熱潮,反映在中國金融證照考試上。
「你考過了沒?」頓時成為證券、銀行、保險業的流行問候語。
根據代辦機構估計,往年台灣報考大陸金融業相關證照,總人數均不足千人。去年首度破兩千,今年下半年後,報名人數更可望超過五千人。相當於每三十個金融業員工中,就有一人報考大陸的金融相關證照。
隨著兩岸金融往來日趨開放,赴大陸考金融證照的台灣金融業員工,不只報名人數以倍數成長,結構也從重點培訓的高階主管,向下擴散到基層主管和一線員工。
以上月底放榜的中國「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考試」為例,單單寶來曼氏期貨一家,從副總到一線營業員,就有超過五十名員工報考,更創下二十人同時上榜的紀錄。
門票在手,進可攻,退可守
台灣金融業員工,為何甘願犧牲休假背簡體中文教材,甚至自掏腰包赴大陸考證照?「一張證照,進可攻、退可守。」永豐金證券忠孝分公司業務副科長林偉麒,一語道出動機。
林偉麒不諱言,金融人的天性就是跟著機會和金流走。二○○七年大陸股市大漲,他就看到對岸證券業市場的潛力。當時兩岸金融往來仍封閉,林偉麒已經考 取大陸證券從業員資格。他做好心理準備,先爭取國內業者外派大陸的職缺,但如果看不到台灣業者赴大陸營業的機會,就去大陸券商應徵。
而本土金融業者,隨著MOU簽訂在即,紛紛為西進摩拳擦掌,對員工考大陸金融證照的態度,也產生大轉變。從過去的消極應對、提防對岸挖角,轉為積極鼓勵,成為國內人才赴大陸考證照的推手 。
業者甚至比員工還心急。富邦證券今年六月,就開設專攻大陸「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」考試的「黃埔一期」特訓班。外聘講師、免費提供教材之外,若考上,還會補貼部份機票、食宿費用。
金融資歷超過十五年的富邦期貨資深專案經理簡春旺,就是「黃埔一期」的優秀畢業生。除了已有期貨從業資格外,還同時考取大陸的證券交易和基金投資從業資格。
「未來中國證券市場一定會開放,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,」簡春旺說,「相關證照已是到大陸執業的必備門票,愈早拿到愈好。」
錄取率未超過三成
寶來曼氏期貨副董事長周筱玲分析,本土金融業,如今一方面等待大陸業務的「MOU門票」,一方面也開始積極搶攻登陸人才的「證照門票」。「證照取得 數」如今成為本土金融業西進競爭的新戰場,以證券業為例,除富邦證券外,永豐金證券、凱基、統一證,也針對基層主管和員工,提供大陸金融證照考試的課程和 教材,甚至還有獎勵。
要考到一張大陸證照,其實並不簡單。林偉麒笑著分享自己的考試經驗,「雖然大都是背(教材)就好了,但是一到考場,就會緊張起來。」
林偉麒當初隻身坐飛機到福州考證照,一進考場,看到等候區滿滿的是大排長龍的大陸考生,手中拿著畫著密密麻麻線條的參考書。
大陸金融證照採用類似托福的機上考試,林偉麒坐到電腦前,又盯著簡體字考題共兩個小時。「那時候真的能感覺到,大陸原來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競爭環境,頓時能體會台商隻身打拚的辛苦。」
證照種類繁多,慎選報考
競爭激烈下,台灣人近兩年赴大陸考取金融證照,錄取率一直未超過三○%。補教業和代辦機構因此各出奇招。有的號稱找來命題委員,考生出團到大陸,先上兩天「重點複習」,保證上榜。有的則標榜能直接用「推薦甄試」方式,不用考試,就能取得證照。
但是補教業者參差不齊,大陸各政府機關、民間協會發行的相關證照更琳瑯滿目,簡春旺建議金融同業,一定要依照自己的專業和預計到大陸從事的工作,慎選報考。
中華國際專業人才網總經理李雯萱指出,大陸金融相關的「有效證照」,主要分為兩大類:專業程度較高的「執業資格」,和業務員層次的「職業資格」。
前者是由銀監、保監、證監三會下轄的產業協會發行,專業程度較高,是全國性執照。考試取得資格並通過審核或受聘於當地一段時間,就能在大陸的銀行、保險公司或券商從事特定專業業務(見表)。
後者則是由大陸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(前身為勞動部)發行,屬於從事金融基層相關工作的資格。
李雯萱表示,與金融行業相關的職業資格,主要有「理財規劃師」、「信用管理師」和「金融事務師」三種,對應的工作分別是理專、後台風控和一般櫃員等工作。除了銀行理專,理財規劃師也可以在投顧公司工作。
不過要注意的是,有的補習班代辦的職業資格是地區性的,只適用於特定省或市。台灣人要注意報考「部」、「京」等級的,才能通用全國。不過職業資格也 還有分五級,各金融機構對應徵人員的證照要求不同,報考證照最好先詢問有實際大陸工作經驗的同事,或找專業機構諮詢。以免在部份不肖代辦機構的花言巧語 下,花了冤枉錢,卻對大陸求職沒有任何幫助。
作者:張翔一 出處:天下雜誌 433期
相關金融類證照介紹:理財規劃師證照、保險經紀人證照、金融事務師證照、國際商務師證照
MOU效應在金融業延燒,台灣的金融業人才,也開始積極準備參與大陸市場。最明顯的熱潮,反映在中國金融證照考試上。
「你考過了沒?」頓時成為證券、銀行、保險業的流行問候語。
根據代辦機構估計,往年台灣報考大陸金融業相關證照,總人數均不足千人。去年首度破兩千,今年下半年後,報名人數更可望超過五千人。相當於每三十個金融業員工中,就有一人報考大陸的金融相關證照。
隨著兩岸金融往來日趨開放,赴大陸考金融證照的台灣金融業員工,不只報名人數以倍數成長,結構也從重點培訓的高階主管,向下擴散到基層主管和一線員工。
以上月底放榜的中國「期貨業從業人員資格考試」為例,單單寶來曼氏期貨一家,從副總到一線營業員,就有超過五十名員工報考,更創下二十人同時上榜的紀錄。
門票在手,進可攻,退可守
台灣金融業員工,為何甘願犧牲休假背簡體中文教材,甚至自掏腰包赴大陸考證照?「一張證照,進可攻、退可守。」永豐金證券忠孝分公司業務副科長林偉麒,一語道出動機。
林偉麒不諱言,金融人的天性就是跟著機會和金流走。二○○七年大陸股市大漲,他就看到對岸證券業市場的潛力。當時兩岸金融往來仍封閉,林偉麒已經考 取大陸證券從業員資格。他做好心理準備,先爭取國內業者外派大陸的職缺,但如果看不到台灣業者赴大陸營業的機會,就去大陸券商應徵。
而本土金融業者,隨著MOU簽訂在即,紛紛為西進摩拳擦掌,對員工考大陸金融證照的態度,也產生大轉變。從過去的消極應對、提防對岸挖角,轉為積極鼓勵,成為國內人才赴大陸考證照的推手 。
業者甚至比員工還心急。富邦證券今年六月,就開設專攻大陸「證券業從業人員資格」考試的「黃埔一期」特訓班。外聘講師、免費提供教材之外,若考上,還會補貼部份機票、食宿費用。
金融資歷超過十五年的富邦期貨資深專案經理簡春旺,就是「黃埔一期」的優秀畢業生。除了已有期貨從業資格外,還同時考取大陸的證券交易和基金投資從業資格。
「未來中國證券市場一定會開放,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,」簡春旺說,「相關證照已是到大陸執業的必備門票,愈早拿到愈好。」
錄取率未超過三成
寶來曼氏期貨副董事長周筱玲分析,本土金融業,如今一方面等待大陸業務的「MOU門票」,一方面也開始積極搶攻登陸人才的「證照門票」。「證照取得 數」如今成為本土金融業西進競爭的新戰場,以證券業為例,除富邦證券外,永豐金證券、凱基、統一證,也針對基層主管和員工,提供大陸金融證照考試的課程和 教材,甚至還有獎勵。
要考到一張大陸證照,其實並不簡單。林偉麒笑著分享自己的考試經驗,「雖然大都是背(教材)就好了,但是一到考場,就會緊張起來。」
林偉麒當初隻身坐飛機到福州考證照,一進考場,看到等候區滿滿的是大排長龍的大陸考生,手中拿著畫著密密麻麻線條的參考書。
大陸金融證照採用類似托福的機上考試,林偉麒坐到電腦前,又盯著簡體字考題共兩個小時。「那時候真的能感覺到,大陸原來是一個完全陌生的競爭環境,頓時能體會台商隻身打拚的辛苦。」
證照種類繁多,慎選報考
競爭激烈下,台灣人近兩年赴大陸考取金融證照,錄取率一直未超過三○%。補教業和代辦機構因此各出奇招。有的號稱找來命題委員,考生出團到大陸,先上兩天「重點複習」,保證上榜。有的則標榜能直接用「推薦甄試」方式,不用考試,就能取得證照。
但是補教業者參差不齊,大陸各政府機關、民間協會發行的相關證照更琳瑯滿目,簡春旺建議金融同業,一定要依照自己的專業和預計到大陸從事的工作,慎選報考。
中華國際專業人才網總經理李雯萱指出,大陸金融相關的「有效證照」,主要分為兩大類:專業程度較高的「執業資格」,和業務員層次的「職業資格」。
前者是由銀監、保監、證監三會下轄的產業協會發行,專業程度較高,是全國性執照。考試取得資格並通過審核或受聘於當地一段時間,就能在大陸的銀行、保險公司或券商從事特定專業業務(見表)。
後者則是由大陸人力資源及社會保障部(前身為勞動部)發行,屬於從事金融基層相關工作的資格。
李雯萱表示,與金融行業相關的職業資格,主要有「理財規劃師」、「信用管理師」和「金融事務師」三種,對應的工作分別是理專、後台風控和一般櫃員等工作。除了銀行理專,理財規劃師也可以在投顧公司工作。
不過要注意的是,有的補習班代辦的職業資格是地區性的,只適用於特定省或市。台灣人要注意報考「部」、「京」等級的,才能通用全國。不過職業資格也 還有分五級,各金融機構對應徵人員的證照要求不同,報考證照最好先詢問有實際大陸工作經驗的同事,或找專業機構諮詢。以免在部份不肖代辦機構的花言巧語 下,花了冤枉錢,卻對大陸求職沒有任何幫助。
作者:張翔一 出處:天下雜誌 433期
相關金融類證照介紹:理財規劃師證照、保險經紀人證照、金融事務師證照、國際商務師證照
您是台灣金融領域專業人才嗎?想擁有兩岸雙證照?想拓展業績、人脈前往大陸市場嗎?躍升國際金融從業專業人才趁現在,把握機會,請按此索取考試簡章。若您有任何疑問,歡迎您聯絡中華國際專業人才網客服人員,或撥打專業諮詢專線:02-2389-6111,中華國際專業人才網竭誠為您服務。